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1个问题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
我曾在养老院的记忆力培训中心做过义工,我觉得他们的模式很不错。
这个中心挂靠养老院,相当于养老院的一间大会议室。面向阿尔兹海默症初期和中期的老人,大多还能自理,偶尔有两三个坐轮椅的。家属每天可以自己接送的,也有中心派车到家接送的,费用自然不同。
我见过年纪最大的是89岁,最小的67岁,一般7、80岁居多。每天来到中心,先喝茶看报,吃两块点心。等所有人到齐后,老师开始讲课。一般以提问老人们今天的日期和中心的地址为开头,别看问题貌似简单,很多老人答不出来的。然后再讲些新闻趣事,让老人们讨论。还做些手工画画等,中间活动做操二十分钟。午饭由养老院提供,还算可口营养。饭后听音乐唱歌。记得有一位老人82岁了,年轻时候学过意大利美声,声音仍保持很好。令我很是佩服,知道了学会唱歌可以受用终生。娱乐过后,老师还训练老人们冥想,算午间休息吧!我自己就有过差点睡着了。最后还有手工课。一天下来,蛮充实的。
总之,我觉得这样的培训中心对老人的精神生活帮助很大。众所周知,情绪影响健康。老人参加集体活动能让人精神、让人兴奋,而独自在家大多情绪低落,倍感孤独。所以我赞成这样的养老模式。既能白天愉悦精神,晚上又能享受天伦。当然,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另说了。
“养老院幼儿园模式”有点天真,不适合大多数老年人的衣食起居。此法实用价值不大;能够每天“上下班”的老人,基本上没有必要到养老院去“托老”;高龄体弱的老年人,经不起车船劳顿;每天来回恐怕弄巧成拙。
老年人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。且不谈路途远近,严冬酷暑;即使是春秋两季都不宜“大动”。“动”则“泄气”;遭寒遇暑更是邪气容易侵入;春夏秋冬过度“移动”,都将消耗老年人的“元气”,降低其身体的抵抗力。
因为母亲入驻养老院将近五年,颐养天年方面,我有很多心得体会。入驻养老院主要三大障碍:一是费用昂贵;二是生活不太习惯;三是伙食不尽人意。其中的生活习惯需要时间磨合,最好将老人送进双人间或者单间;合住容易发生矛盾。暂时不太适应养老院生活,可以试住一个月;关键在于转变思想及生活习惯。
养老院伙食不够理想,一是子女周末送点“好菜”,还有水果点心。这样既能改善老人生活,又能得到子女关爱。养老院每天每顿都更换菜谱,专业人员配置营养得到保障,但是口感没有家常菜美味;有空可以每月带出去酒店“开开洋荤”;顺便调节一下氛围。
唯有“居家养老服务”具有一定的可行性。 “居家养老服务”是指以家庭为核中心、以街道社区为依托、以对口专业化服务为>依赖span>的社会化服务。>可以或许/span>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;提供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新型养老模式。
一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登门为老年人对口服务;二是在街道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,为老年人提供“日托 ”服务;服务对象一般是没有老伴、没有子女的孤寡老人。 上述模式,全国各地正在探索,相信方式方法将不断成熟及多元化。我所在的城市养老院雨后春笋一般出现,在某种程度上,缓解了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窘境。
中高端养老院费用过高;普通退休人员难以维持;“幼儿园模式”覆盖面较小,还涉及到运送安全问题;唯有“居家养老服务”模式才值得大力推广,并在实践中摸索、提高。
插图选自网络,侵权必删。恭祝所有天下老年健康长寿!
这个模式听起来确实挺好的,小时候父母怎么照顾你,现在你就怎么照顾父母,非常的人性化。
这样的养老院,可以称为老年学校,供老年人活动学习的学校。白天在学校,晚上可以回家跟子女在一起,老年人就不会有住养老院的失落感。
希望能快点普及,让我也有机会接妈妈上下学。妈妈快七十岁了,再过十年估计就要人照顾了,想想好舍不得她变老。
妈妈早就说过了坚决不去养老院,她觉得去养老院的老人是被子女嫌弃了的。被人看不起,思想观念非常传统,好强的妈妈是绝对接受不了去养老院。我也答应她以后不会送她去的,让她别担心。如果有老年学校那就解决了这个问题,我相信妈妈也会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。
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,很多人好强了一辈子,最后却过的并不体面。晚年生活其实才是人生的重点,可有太多人做好这个结尾。
到此,大家对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的解答时否满意,希望幼儿园改造成养老院的1解答对大家有用,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。